2022年校级一等奖优秀论文分享《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非班主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现状 及策略分析》126
发表时间:2023-03-24 16:15作者:岳欣怡来源:教科处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非班主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 岳欣怡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承担着教 育学生如何做人的任务。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教 师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教育,顾名思义,包含两层含义:教书和育人。而教师作 为教育事业的主体,除了教书以外,更有育人之责。而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 在一种误区,认为“育人”是班主任的职责,作为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只需负 责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在自己的课堂上不出现问题,其余事情都应交由班主任处理。 教育部2008 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 年修订)》,文件从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方面对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要求;2013 年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 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这些文件的颁布都说明了学校全员育人的重要性。为落实全员育人的思想,学校应明确每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使全校教职 员工把对学生的道德引领,自觉地贯彻到日常的教学、管理服务当中,改变个别 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非班主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学校方面 2009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 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具体在学校落实层面,大多 数学校就演变成了“班主任是唯一实施者”。虽然少数学校可能会为每个班级配 备一名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但落实不到位,整体效果一般。对 于班级内其他任课老师而言,全员育人仿佛于己无关。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层面 对全员育人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对非班主任教师的宣传只停留在“谁 的课堂谁负责”这一层面,这样的要求从另一方面反而更加促成了佛系教师的诞 生,也不利于非班主任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 2.班主任方面 班主任身份虽然在班级学生心中具有较大的权威性,但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班主任在同事之间也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甚至在一部分教龄长的教师心中,班主任的身份更像是班级任课教师的后勤保障,还要负责处理其他任课教师的紧急情况。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在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会让任课教师参与,更有甚者,即使遇到突发情况,班主任也会首先考虑邻班班主任代为管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班主任在与任课教师交往时,他们的身份只是普通教师,认为自己无权要求非班主任老师参与到课堂管理中;②班主任老师对非班主任老师参与班级管理能力的不信任。 3.教师方面 如今网络普及程度高,在短视频流行、人民维权意识提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网络上对教师的负面评价层出不穷,教师的教育管理地位日渐下降。加之上 级有关部门对待教师问题的处理态度和处理方式,让老师们在选用教育方法时瞻 前顾后,这也可能让老师们内心“佛系”的呼声逐渐打败曾经的理想。因而,几 乎所有非班主任老师都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方式处理问题。在校园里、 教室里看到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时会选择视而不见,因此更不会主动参与到 班级管理中。还有部分任课教师为了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口碑,甚至配合家长共同 帮助学生违纪,增加班级管理难度。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非班主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 1.学校方面 (1) 结合岗位特点,学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育人制度。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如导师制培养。每个班级由班主任担任主导师,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在学习、生活等育人环节上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与帮扶。 (2)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宣传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 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3)把育人职责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可采取案例评析、优秀教师分享等形 式,提高全员育人培训的意识。 (4)把育人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和评优评先工作中。 2.班主任方面 班主任要加强与班级任课教师的沟通联系,不仅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 班级内学生的情况,也可以加深对不同任课教师管理风格的了解。对于班级内的 一些决策,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取得任课老师的支持,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3.教师方面 (1)管理育人—做班规的坚定落实者 要培养有道德的人,班级的管理制度首先应以人为本,体现教育性和引导性。制度的背后是价值观,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环境建设相结合,还要与学校管理制度相结合。要培养公正的人,那么班级管理制度首先就要体现公正精神;要培养诚信的人,那么班级在管理过程中就要避免出现不诚信的行为;要培养友善的人,那么班级管理制度也应体现人文关怀。 非班主任老师平时要和班主任多主动沟通,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制定下来之后,任课老师在上课期间需要坚决落实,切勿出现同一 规定有不同的执行标准。如果出现各科老师对班级管理制度执行标准不一,那么 学生就会评判不同老师的标准,增加班级管理难度。 (2)协同育人—做班主任的坚决支持者 非班主任教师要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身份和地位,明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而非班主任老师则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积极协助班主任处理 班级事务。在班级管理中,如与班主任意见产生分歧时,任课教师一定要做班主 任的坚决支持者,私下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协商,切勿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不支持班 级管理的行为,更切记不能越俎代庖,私自更改班主任的决策,这容易使班主任 在学生面前失去一定的权威,导致班级管理困难。 (3)协同育人—做班主任和学生间沟通的桥梁 高中学生是从未成年向成年的转型期,心理上正处于懵懂的成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内心情感十分复杂,不同学生对同一件事或同一句话的想法和感受都不相同。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仅凭班 主任一人很难面面俱到,完全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性 格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与班主任沟通,有些学生从小害怕班主任,相反却更喜欢与任课老师交流。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非班主任老师做好班主任和学生间沟通的桥梁,倾听那些害怕与班主任交流的学生的内心,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游刃有余。 (4)活动育人—做学生活动的陪伴者 活动是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内心对活动的需求是非常渴望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和班级都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调节压力。任何形式的班级活动班主任都是必须参与的,但是班主任在活动中的身份往往是一名组织者,安全守护者,并不能真正 的走进学生,陪伴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而非班主任老师,可以借助活动,成为学生课余活动中的最好陪伴者,真正的走进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内心,同时也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 (5)文化育人—做班级建设的一份子 文化是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文化无处不在。它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布局中;它体现在教室布置中;它体现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这些方面都会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渐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文化依托于有形的载体,但文化更是超越有形载体、隐藏在有形载体背后的价值观。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家,这个家的成员不仅仅只有班主任和学生,还有班级内的每一位老师。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渐成熟,内心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非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对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室内黑 板报、多媒体背景设置、室外班级宣传栏、学校宣传栏等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共 同参与班级的文化建设,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份子。 (6)课程育人—做传道授业的解惑者 人文类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人文学科中的人文关怀、社会伦理内涵,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科学类学科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 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各学科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内容,吃透教材,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挖掘本学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展示等方式学习;数学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要注重融入德育目标和内容,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非班主任教师也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一大因素,重视“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做好聆听者、提问者、引导者等不同的角色,做一名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高中教师除了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外,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关注和监督,在日常教研教学任务繁重的情況下,老师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真正能做到让每一位教师真心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有一定的难度。但教育绝不仅仅是教学生成绩,更是要陪伴学生成长。高中三年是学生走向成年的最关键阶段,需要每一位教师真正的走进学生,用心陪伴,用心交流,用心去体会教育的幸福。 |